未成年如何手机赚钱 14岁少年刷短视频陷“高价回收电话卡”局中局 专家建议尽快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

当下,未成年人刷短视频成瘾现象普遍,由于缺乏信息分辨能力,常常被不良信息诱导。最近,海南警方破获一起这样的案件:14岁少年与同伴因轻信“高价回收电话卡”短视频,陷入诈骗局中局。专家提醒,家校共育应注重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未成年人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

办案:14岁少年刷短视频 陷入“高价回收电话卡”局中局

“成天跟人瞎混”“天天说,根本不听”……最近,陈女士拉着14岁的儿子李某走进派出所,向民警提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请求——教育管教孩子。

原来,她的孩子放学后不回家,竟跟同学到处玩。原本以为断了孩子的零花钱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不承想,这次“封锁经济”却意外把孩子推向诈骗分子,好在派出所民警及时破案,才能及时把走上歪路的孩子拉回正途。

当时面对父母的“狠心”,李某经济紧张,与朋友季某等人出去玩严重缺乏“经费”,大家开始每天为了“团队”潇洒“经费”而发愁。这天,李某在刷视频消磨时间的时候,无意中被“高价回收电话卡”的短视频内容所吸引,决定贩卖自己的手机卡筹集“经费”,于是,果断按照短视频里的提示信息,联系上了所谓的“收购商”。“对方说一看上钩了,就继续布局,承诺他们要是能用手机卡按照他们交的内容去沟通,报酬能加到1500元。”办案民警转述当时案件的审讯情况时说。

这不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吗?李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提供手机和手机卡,其朋友季某负责操作手机拨打电话,按照对方的指令进行电话沟通。一番操作下来,二人帮“收购商”成功骗取到近1.6万元。正当他们等待查收“报酬”的时候,却发现“收购商”失联了,此时,二人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局中局。想着,自己是未成年人,李某与季某有恃无恐地正常生活学习,直到民警找上门才傻了眼。

“尽管他并没有得到诈骗分子的‘报酬’,但用自己的手机号实施诈骗,并且成功了,这是事实。”办案民警介绍,落网后,李某与季某对自己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最终被处以罚款5000元的处罚。

痛点:孩子手机信息内容摄取杂 家长难以掌控

海南学校明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然而,随着手机深入普及,不少孩子从小学开始,便开始拥有独立的手机使用。

“姐姐,能借你手机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吗?”11月26日18时许,海口某小学校警室门口的电话亭排起长队,感觉肚子饿了的王同学走向学校门口的商店购买零食,看到一名高年级姐姐正在使用手机,当即上前寻求帮助。这名高年级的孩子表示,父母为了方便跟她联系才专门配备的手机,使用时间多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父母有严格的时间和使用内容的管控,但在内容监管方面,却只有口头提醒,“手机不像学习机,妈妈能控制内容,所以我更愿意玩手机。”

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实现这种有效的管束管理。“我爱看小红书”“我爱看电视推送的短视频”“我看抖音多”“出来什么看什么”“拿着父母手机偷偷看”听到记者咨询大家平时使用手机干什么的时候,海口龙塘某学校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平时使用手机的情况,不少孩子表示父母对其刷视频的内容基本很难把控,“除非一起看的时候,父母会选择跳过很多内容”。

孩子所陈述的情况在家长的采访中也得到印证。

“我们这么忙,文化有限也辅导不了孩子,根本管不住孩子。”海口龙塘镇某校家长陈女士要照顾家长的理发店,加之孩子到了独立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的年纪,为了让她能更好融入集体,也磨不过孩子的多次央求,给她配置了手机。然而,孩子随后便出现肆无忌惮玩游戏、刷视频、约上朋友就不见人的情况,令她措手不及。

在采访中,表示能有效掌握和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家长并不多。“孩子无法正确辨识这网络信息的真伪和陷阱,积累下来危害不可预估。”李先生的儿子与陈女士的女儿是同班同学,孩子每天都会刷视频,玩游戏。大人一旦忙起来很难及时对孩子进行约束管理,“孩子从手机获得信息的来源太杂,难免会遇到类似这种‘高价回收电话卡’的虚假信息,但这都是不可控,家长一旦关注不到位就麻烦,但一刀切没收来管也不现实,怕引起孩子逆反心理。”李先生说,因着手机的问题跟孩子多次沟通都没有效果。

建议:尽快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

“必须重视未成年人使用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孩子因为从手机上获得不良信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办案民警向广大家长发出警示,提出当今社会存在各式各样的网络诈骗形式,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无业、无收入,贪图小利的心理,通过快手、微信等软件寻找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以赚钱快、赚钱易为诱惑,利用未成年人提供的手机卡等设备背后操控拨打诈骗电话,犯罪团伙的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使公安机关在打击该类犯罪团伙难度增大。

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频繁陷入网络诈骗的问题,海南省青少年犯罪与法律援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工作师陈丹进行了深入分析。

陈丹指出,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相对有限,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压力或挫折时,如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往往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求慰藉和逃避。此时,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心理弱点,通过短视频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未成年人参与诈骗活动。

她进一步分析,未成年人在面对网络诈骗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此外,一些未成年人还存在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看到别人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利益,便不顾一切地想要尝试,这也增加了他们陷入诈骗的风险。

针对此案件的情况,陈丹建议广大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避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很重要,”陈丹说,家长应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校应尽快落实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能力。同时,教育、网信办等职能部门需加大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深度净化与严格监督,确保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陈丹她非常赞成办案民警的意见,认为家校共育至关重要,双方要重点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开展如何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等重点培训,提高未成年人的信息辨别能力,“预防未成年人陷入网络诈骗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记者 田春宇)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JDXB1111111

本站资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商业运营,严禁从事违法,侵权等任何非法活动,否则后果自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