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黎海滨 通讯员 余后臣
刚过去的2021年国庆黄金周,位于洪湖市乌林镇李家桥村的青瓦坊民俗文化园特别火爆,每天免费接待本地及周边县市游客1000余人次,旅游车、小轿车挤满车场,两名讲解员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几个农家乐也全部客满。
洪湖市贺龙中学退休教师李良锷带着家人、朋友参观之后,感慨地说:“各类藏品数以万计,堪称江汉平原水乡农耕文化的见证和缩影!”
翟宗林
青瓦坊民俗文化园的创办者,名叫翟宗林,今年63岁。他是洪湖市乌林镇李家桥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荆州市人大代表。
10月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为创办青瓦坊,翟宗林殚精竭虑18年,累计投资2000万元,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
“两票支持”,决心创办民俗文化藏馆
翟宗林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担任学习毛泽东思想辅导员,在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下,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立志为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干一番事业。
1988年,翟宗林外出打工,在岳阳市岳阳楼附近开了一家酒店,生意红火,于是他思考、探索,在心中萌发了要把家乡办成一个旅游景区的愿望,拉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让村民富起来。
翟宗林十多岁就迷上收藏。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创办一个民俗文化藏馆。他想,如果办成了民俗文化藏馆,会吸引很多游客学者来参观、考察、研究,一定会把村里经济盘活,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放弃了高收入的酒店生意,回到家乡,用开酒店赚来的第一桶金创办了洪湖市野莲酒业公司。他一边经营酒厂,一边搞收藏。经年累月,锲而不舍,他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
从民间收藏老物件并非容易之事。有一天,翟宗林打听到胡范村范大爷家里有一辆老牛车,牛车是过去农村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自从拖拉机问世后,牛车的踪迹也就不见了。范大爷这辆牛车还是集体承包到户时村里分的,牛车上堆满了谷草,闲置了20余年。翟宗林多次登门求购,范大爷就是不肯出让。翟宗林知道他舍不得卖掉,便不厌其烦地开导他:“我收这件东西绝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想让子孙后代知道先辈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不忘记老祖宗的根。”最后,翟宗林终于打动了范大爷,花了300元将牛车收到手。
1999年,洪湖新堤老城区改造,许多老房子要拆掉。他想,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可以收购不少老物件,不过那时候正是他最困难的时候,手头仅有3000元现金。为了节省开支,多收购一些好东西,他每天清早就跑到老街去寻找有收藏价值的物件,饿了,啃个馒头,渴了,喝几口自来水。一天,他知道一个古钱庄的房屋要拆,他进屋一看,整体架梁、鼓皮保存都很完好,买回去重新组装就是一栋古式楼房,决定把它收购到手。翟宗林找到屋主联系,屋主舍不得变卖祖业,但又无可奈何,反反复复,讨价还价,最后以1500元成交,装满一大卡车,运回酒厂,放在仓库保存。
2003年,翟宗林认为实现梦想的时机已到,就和李桥村村委会协商,把闲置的李桥村小学租赁下来,用于创建青瓦坊民俗文化馆。
2004年,翟宗林开始筹建展馆。当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起涌向他。他的投资计划,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投资民俗馆不赚钱,纯公益事业,家人一点好处都讨不到,还跟着受穷受累。”
在争吵激烈的家庭会议上,翟宗林提议全家人举手投票。
“投票结果是,我得了两票——一票是我高高举起的左手,一票是我高高举起的右手。妻子、儿女们都没有举手。”回忆起当创办青瓦坊民俗园的种种艰难,翟宗林诙谐地说。
不仅如此,翟宗林还遭到不少村民的反对:“办什么民俗馆,收藏的全部是一些废品,就是一个傻子!”还有人说他是为了抢占地盘……
面对种种怀疑、讽刺、非难,翟宗林没有动摇,立场坚定。他认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大家不理解只是暂时的。”
翟宗林反复做家里人的工作,同时又多次做村民的工作,最终,家人拗不过他,村民们也渐渐理解支持他。
18年苦干,建成江汉平原首家综合性民俗文化藏馆
在取得家人和村民的支持后,翟宗林一头扎进工地,每天和工人师傅一同劳动,带头搬砖、和泥,从早到晚不休歇一会儿。几个后,他人晒黑了,累疲了,但信心更足了。
在整个民俗馆的建设中,翟宗林亲力亲为。他精心设计、监督施工,确保每个环节尽善尽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青瓦坊——这个占地面积60余亩、坐落在三国古战场乌林镇李家桥村的民俗文化园终于初步建成,免费向公众开放。
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了洪湖记忆馆、青瓦坊民俗馆、青瓦坊书院、国学馆、弘毅堂、兰亭书屋、野莲酒古作坊、翠竹林、渔家铺、相约洪湖赤卫队农庄等场馆建设。
步入青瓦坊,古色古香。青瓦黛瓦,白墙银光。一栋栋明清建筑,古朴典雅;一幢幢艺术造型,风格别致。透乡野之气息,展历史之风貌,开天象之丽图,肇自然之仙境。
青瓦坊民俗馆收藏藏品两万余件,藏品跨越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这些藏品以渔猎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还展示出了市井生活、农事农作、婚俗礼仪器具,以及传统建筑构件。这些古老物件,每件都刻下了难以泯灭的历史痕迹,诉说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它是水乡农耕文化的见证和缩影,彰显着江汉平原独特的农村传统文化气息,成为江汉平原首家综合性民俗文化藏馆。
洪湖市文化学者作“青瓦坊赋”,评价说:“民俗馆览旧物,件件旧品生乡愁;丝竹坊听古琴,声声古韵动悠情。碾槽弯弯,碾过历史沧桑;犁铧尖尖,犁出农耕文化。兰亭书屋,传承书法。翰墨飘香,点画沉迷。书家挥毫似飞凤翔空;大师泼墨如游龙出水。笔端流露民族精神,墨中浸润炎黄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翟宗林说,“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历史,开拓未来,将民俗文化一代代传下去,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翟宗林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他殚精竭虑建成这么一个民俗文化园,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老祖宗的根本。
带领村民走致富路,带出一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翟宗林倾力创建民俗文化园,其中还蕴藏着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我要带领李家桥村全体村民走上致富路!”
为了实现这个初心,翟宗林于2009年大胆提出,要把李家桥村北灌渠2000多米长、十几米宽的废水渠填平。当时,他的提议遭到了很多村民的反对。一些村民说,村里没有资金,这个河道填不填无所谓。翟宗林坚持认为:“填平后既不影响灌溉系统,又可以改变全村的环境。”于是,他和支部书记雷光齐以及村干部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后决定:由翟宗林个人垫资56万元,填平废沟渠,拓宽了道路。
2012年,村里再次分田。翟宗林主动向李桥村二组组长杨国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农田分在杨家路两边,一边4米,拓宽道路,连接芙蓉大道,便于李桥村的发展。
杨国金非常支持翟宗林的想法,反复做二组村民的工作,实现了翟宗林的愿望。
2014年8月份,翟宗林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时刻,高息贷款20万元,买土将道路加宽加高。2015年,翟宗林又提议村委会将这条路建设成8米宽的水泥路。当时支部书记翟昌运召开了3次党员群众代表会,还是有很多人反对。有人说这是为翟宗林个人修的一条路。最后一次代表会,支部书记邀请翟宗林参加。翟宗林到会后,动情地发言:“你们都是李家桥村的先进党员群众代表,李家桥村的发展取决于在坐的全体代表,李家桥村要发展,道路要先行。青瓦坊民俗文化园是带动全村发展的龙头与纽带。”
翟宗林的发言,打动了群众代表:“翟宗林用自己的基本农田,个人出资,加宽、加高了道路,我们村集体修建水泥路责无旁贷。”最后,全体村民达成了一致意见,修建了8米宽的水泥路。
2017年,翟宗林又和村支部书记一起,向洪湖市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立项建设李家桥村“美丽乡村”,得到了大力支持。2017年至2019年,省、荆州市、洪湖市累计向李家桥村投入2600多万,通过三年建设令李家桥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翟宗林不仅得到了他所在的李家桥村村民们的认可,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支持。洪湖市文联、洪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发文,称赞翟宗林是“民俗文化的守望者”。经过层层选举,翟宗林当选为荆州市人大代表。
青瓦坊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洪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部门以及乌林镇的大力支持。目前,洪湖市乌林镇专门在青瓦坊设立接待中心,派出两名讲解员,支持配合青瓦坊做好游客免费接待与民俗文化传承等相关公益工作。
—————————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68元,专属会员社群,免费资源无限下载,每周更新会员专属资源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徽: JDXB1111111
本站收集的资源仅供内部学习研究软件设计思想和原理使用,学习研究后请自觉删除,请勿传播,因未及时删除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如果用于其他用途,请购买正版支持作者,谢谢!若您认为「LPWK168.COM」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1352181545@qq.com 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